商务君曾多次提到过的电视剧《重版出来》第5集中,有这样的剧情:社长带着编辑黑泽和销售小泉到“古纸再生center”,去看卖不出去的报废书的销毁过程。社长说:“今后我会继续卖书,所以我来这里,为了铭记这份痛苦。”
来源:《重版出来》
编辑做每一本书的过程就像养育自己的孩子,但如果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编校设计的图书都堆在仓库、埋没在灰尘里会是怎样的心情?亲眼看着卖不出去的书化为纸浆又会是怎样的心情?但是,是不是有些人在做书时几乎都用“三拍”决定一切:报选题时一拍脑门,向领导报印数的时候二拍胸脯打包票,最后书做出来卖得不好三拍大腿:“哎呀!悔不该……”。其实,除了市场调研,编辑做书之前真的应该先去仓库看看。
我管过仓库,一家非常小的出版社,一楼是编辑部加业务部,前院加盖做打包出货区,仓库在地下室,大约五十坪(编注:1坪=3.3057平方米)。
五十坪能放多少书呢?一坪大约放六种,但这个空间不能全部塞满,必须留出走道,这走道还不能只想到人能走,还得想到手推车也能通,否则纯用人力搬书会累死。实际走一遍动线就知道,五十坪只能有一半用来放书,另一半必须画成分区走道。
如此一来实际堆放面积只剩下二十五坪,二十五乘六,结果是一百五十种书。
你觉得一坪才放六种未免太少吗?那是你没有看过出版社的仓库。出版社不是你的书房,一种书一本;也不是中盘,一种放十本;出版社是书的总源头,每种书一次入库少则数百(再刷的时候),多则数千(新书入库),每次装订厂的小发财车送书过来,一次卸货就是两千本要入库。
两千本一般二十五开的书堆再一起是什么概念呢?平均一本书厚度算两公分,两千本的材积如下:
2cm × 25 开(21cm × 15cm)= 630 cm^3
这是一本书的体积
(21cm × 3)×(21cm + 21cm + 15cm + 15cm)=63cm × 72cm=4,536 cm^2
→ 这是七包书以「打勾丁」方式打底的底面积
(2,000 本/14 本)× 2cm ≒ 286cm →
这是七包书以「打勾丁」方式打底堆起来的高度
你没看错,如果两千本书没发掉,堆起来就是将近三公尺高。
(所以我相当鼓励出版社编辑,没事要常去仓库看看,你在编辑部喊要印两千本、三千本好像都是数字游戏,但那些数字在实体物流上都是庞然大物般的存在。)
每一种书的进出吞吐量非常不平均,新书一次两三千本,可能当天或次日就要发行出货八、九成;旧书再刷可能五百或一千,而销售周期很长,可能停留半年或一年才慢慢消化完毕,进入下一次再刷入库的循环。
但绝大部分书其实很难这么完美的进入再刷循环,大部分都是新书发出去八、九成,下个月退一成,再下个月退两成,再下个月退一成……然后库存又恢复首刷数量的五成,并且再也不动了。
即使是小出版社,一百五十种书也是很快就满了。接下来的工作是怎样让有限的空间塞入更多书种。
每一种书的周转率(每年可卖光又再刷几次)不同,有些长年巍巍不动,有些几个月就清空一次又再刷入库。新书虽然马上就会铺货送出大部分印量,但通常都会预留几百本作為补货控存。慢慢地我开始学到,书种储位应该以周转率为优先考虑条件,而不是以书系编号为优先。
把经年不动的书挪到仓库深处最靠墙的地方,它们危危颤颤地顶到天花板(那时候我们还没有滞销书要销毁的概念),入口处是新书和周转快的书,他们须要频繁进出货。两者之间则是一落一落周转率缓慢,但多少有在动的书种。
多年后我才发现,亚马逊的库存储位有类似的原则,他们的理货仓库不是按照货品种类存放,而是以捡货的效率为原则,用电脑规划储位,捡货人员只要依照电脑指示到达指定的储位,就可以拿到待出货的商品。
但仓库最头痛的事情还不是进出货,你问每个出版社仓管,什么事最让你苦恼,你只会得到一个答案就是整理退书。
在上个世纪八零年代,每一本印出来的书都还是珍贵的东西,即使它出门周游列国一次,被书店下架退回来,我们还是要整理盘点重归储位。起先我们先整理,再归位。后来发现退回来的书再出门的机会很小,我们就改成先归位,要出货再整理。
台湾买书人经常会抱怨在金石堂买到还贴着五南标签,在博客来买到诚品标签还在的书,你要知道那些书都已经身经百战,在书店、仓库进出过好几回了。那些书上充满了物流、仓管人员的辛劳和汗水。
来源:《重版出来》
看过仓库进出货,实际在那里干活,度过了仓库的生涯。让我体会到每一本书都来之不易,也出之不易。编辑一个失手,几本书没选对,没卖好,仓管的苦难就来了。所以做了编辑让我更紧张,书不好卖怎么办。仓库总有爆仓的一天啊。
出版业的笑话说我们别的没有,最多的就是四库全书——四个仓库满满都是书。听在老板耳里是淌血,听在仓管耳里则是不堪回首的噩梦了。
来源:《重版出来》
本文转载于做書。
电话:0551-62650718 010-83682393
微博:@北京京城新安
邮箱:wlqs1218@126.com ahxr0429@163.com
地址:5357cc拉斯维加斯
京城新安
安徽新儒